多維企業(yè)新聞資訊: 我國已有12個大中城市“立法控煙”,控煙效果初步顯現(xiàn),號稱執(zhí)行“史上最嚴控煙令”的長春和深圳也都在控煙辦法“滿月”前開出了首張罰單。
立法控煙的做法,完全符合國際慣例。香港、紐約等城市推行“控煙令”后數(shù)年,帶來了成人吸煙率的顯著下降。
國內(nèi)多個城市立法控煙,甚至已有城市的控煙組織架構(gòu)日趨合理,工作例會和信息報送制度日益成熟,控煙罰款總數(shù)不斷攀升,這說明我國控煙力度正在不斷加大,而在公共場所吞云吐霧者的活動空間也在不斷被壓縮。
當控煙方案成為言之鑿鑿的法條,當多地的公共場所禁煙運動不再以“公益活動”的和善面目示人,我們有理由相信公眾對控煙整體認知程度參差不齊的狀況會改善,一種長期且有效的約束機制即將形成。
想要說明煙草煙霧對人體的傷害,其實并不難。只要分析清楚煙草煙霧的化學構(gòu)成,厘清主流煙、二手煙等不同種類煙霧的主要成分,細化其對婦女、兒童、老人等不同人群的健康威脅,應該就能扭轉(zhuǎn)不少人對吸煙的態(tài)度。但在現(xiàn)實中,不少煙民對煙草煙霧的危害一知半解,對二手煙給他人帶來的麻煩置之不理,控煙常常面臨“有理說不清”。從實際效果來看,“控煙令”仍存“落地”難題,處罰問責難題仍考驗執(zhí)法部門智慧。
應該看到,12個已實行“控煙令”的城市,其執(zhí)法主體的宣傳、培訓和動員還有待加強,公眾存在的觀望和僥幸心理還有待扭轉(zhuǎn),其對公共場所吸煙者的處罰仍大多停留在“打游擊”、“捉迷藏”、“一陣風”式的運動層面,這種狀況也亟待改變。(記者姚友明、張建)
【信息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】
|